登录
注册
资讯活动

疫情聚焦丨警惕“二阳”!《口罩指引》发布,“五一”出行需防新冠

发布时间:2023-04-24 来源:金属加工

近日,不断有民众向媒体爆料,“自己咽喉痛,一查新冠抗原,结果两条杠,又阳了!”距离广东去年12月出现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至今已经4个月。有专家曾预测,今年5月份可能会迎来新一波感染高峰。

很多人担心自己二次感染,尤其“五一”长假即将来临,该如何预防?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也发布了《口罩指引》,提醒大众预防新冠。

二次感染症状要轻得多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12月9日之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例)后波动下降,今年3月23日降至3575例。

有专家指出,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里,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不高。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至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这段时间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极低。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也会逐渐减弱,这意味着第二波感染的症状要比第一波轻得多。

“我最近咽喉痛,就随意用新冠抗原试纸测了一下,没想到两条杠,我又阳了。”近日,在某集团一名办公室人员发现自己第二次感染了新冠,而距离上次感染只有4个月。他赶紧回家隔离。“不过此次只有咽喉痛,症状较轻,没有发高烧也没有之前全身乏力等症状。”

我国在去年12月前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有专家预测,今年5月份可能会有一波感染高峰来临。至于最近出现的XBB新毒株是否会缩短二次感染的高峰时间,专家表示应尽早接种疫苗;虽然接种疫苗之后不能完全防止病毒的感染,但可以减少严重疾病,降低死亡率。

戴口罩仍是重要预防措施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要求,为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有效保护公众健康,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口罩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指出,以下情形或场景应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期间;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指引》指出,以下情形或场景建议佩戴口罩: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指引》还指出,以下情形或场景可不佩戴口罩: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人员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场所和会议室等;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但有明确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对于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的特定人员,如庆典活动演职人员、仪仗队队员等,在参加大型活动时;进行运动的人员,佩戴口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时;3岁及以下婴幼儿;学校师生在校期间。

在口罩选择上,《指引》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无呼吸阀),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除以上情形或场景外,个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心肺功能障碍人员应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口罩。

关注疫情聚焦,了解更多资讯。